《花卉》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鲜花中的“隐士”何去何从?解读北京菊花产业

 
来源:花卉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0
 

菊,千百年前漂洋过海,散布到世界各地。再次转身回归当遵从隐士之风还是“重新”登上花卉的舞台?千百年前的菊文化,在当今是否还存在?菊产业当何去何从?人们对于菊的期待是否超出了正常水准?菊展的意义存在究竟在哪里?这些都将在这里得到解答。

菊花产业化的困境与需求

“现在很少有人耐着性子去看菊花的花落花开。”这是见到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思兰后聊的第一个话题,这也是菊花产业面临的第一个困境,菊文化的传播怎样做才合适?

相比同样是市花的月季而言,菊花就显的不那么亲民,更多的人将目光放在了开花更快的洋花朵上。但是不那么大众的菊如果放下身段向月季学习大众化,又好像把什么揉碎了丢掉。说到这里戴思兰轻皱眉头,“所以我们也在想,要怎么办。”

追根溯源,现代菊展在北京已经连续办了38届,菊花、月季并称为北京市市花已经度过了30年的风雨。从2009年开始的北京市菊花文化节到现在也是第9届了。菊展已成为菊花文化最主要的展现形式。但是,以展会的形式传播某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付出更多代价。当传播价值没那么容易变现,障碍很快就会出现。

相较于月季而言,菊花没有那么好的经济收益,但是爱菊之士仍旧在为传播菊文化而努力。

菊文化背后所代表的文化意象根植于丰沃的传统文化土壤,领先于目前菊产业化生产的发展。但是只有将传统的菊文化与产业化生产有机结合才能让菊花产业真正的繁盛起来。很多文人墨客自发的参与菊展,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将菊文化普及到民间,带动更多市民欣赏菊花,接受菊花文化。当菊文化在市民中间传播开,接下来就要真真切切地落实到花朵上去。

“目前,北京市很多单位也在积极开展育种工作,从不同的角度,根据各自理解培育新品种。菊产业的育种发展相较于文化宣传而言是相对滞后的。”戴思兰这样介绍道。

目前花卉产业的整体业态环境不太成熟。很少有企业家开发推广一个全新品种,更多的企业还停留在市场上有什么就跟风走的阶段。而菊花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它本身就存在于市场中,比如说,菊花的药用、菊花的食用等等。仅仅将菊花当做一支花来对待远远不够,更多的市民关注和市场推广是众多爱菊之人的心愿。

“我们正在慢慢地推进,我对于菊花非常有信心。因为菊花所包含的内容太多了,前景也很广阔。菊花的产业一直都在,它并不因为人们的接受度较低就会消失于人们视线,反而,它就像和我们的吃饭穿衣一样,只是不如我们期待的那样繁荣。比如说菊展,在中国,不论大中小城市其实都有菊展,好像到了秋天如果没有菊花没有菊展,老百姓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戴思兰对于未来菊花产业充满了信心。

“我年年来北海看花,恨不得全都带回家去。”住在西城的赵大妈,年年参加菊展,观菊、爱菊、学习菊文化。菊展结束后,大部分市民都非常的希望可以带一些菊产品回家,因此,菊展上的菊花有市场需求但是相对而言,又很难引起厂商的注意,失去了更多商机。

因此,随着菊花产业的发展,相关厂商在育种研发时也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例如从盆栽到地栽,从大菊到小菊,从夏天到秋天,再到不同花型和不同花色,多方面开发菊花育种资源。这些成果展现在台前,就可以让喜菊爱菊的人可以想种就种。

菊文化在国内传播的错位,除了自身的落寞以为外,更多的是国外文化简单粗暴的输入。

在市民印象中,菊花似乎已经变成了祭祀用花的主力军。其实现在看到的祭祀场景,主要是运用在日本。而且祭祀用菊的品种比较单一就是两类:平头白、平头黄。实际上菊花的变异类型极其丰富。

菊花从中国传入日本后,皇室用菊非常精美,培育出很多盆栽品种。还有一类进入寻常百姓家,盆栽地栽,还有由来已久,自成一统的“菊人形”菊花展览,特色鲜明。日本民众也开发了菊花的食用、药用功能,开发出别具一格的菊花商品。菊花还常用于日本的殡葬礼仪,所以部分国内市民对于国外这种菊花的用途有所偏见,再次,日本社会老龄化非常严重,殡葬用花量大,但受限于劳动力,菊花生产能力跟不上,所以就委托国内的企业进行加工。通常菊花产业规模化生产主要就是这一类出口用途,并不是指庭院用花。这就给了大家一种错觉,好像菊花的作用仅仅就是指殡葬。这就是由于国外文化输入时简单粗暴所带来的误解,在很长时间并没有人来解释更正,所以这样的理论才会广为传播,而菊文化的推广就是要消除这样的误解。

菊盛开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的菊花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赞誉如此之高?因为,中国是菊花的起源地,菊花是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菊花所体现的人文价值只有中国才这样的丰富多彩的诠释。

另外一点,菊花本身的姿态是变化万千的。这个也是令人叫绝痴迷的地方,育种家在其中有很多想象和发展的空间。而且,菊这种植物本身就拥有很强的变异能力,这是其他的物种所不具备的,所以菊花的品种多年来一直在推陈出新,这也是菊花常盛不衰的原因。花卉市场本身就具有喜新厌旧的特点,如果不能推出新品种,单调的一个品种反复交易,那消费者很快就会失去兴趣。菊花的花期特别的长,可以说是瓶插寿命最长的一种花卉。菊花绽放后,还会有20天左右的盛花期,特别擅长花期的品种甚至可以达到30天左右,表现优良的品种,从开花到盛花期,整个花的姿态都在变化。

菊花是一种好种好养的花卉。如果想让菊花开出大的花头可能很难,但是很多陆地小菊基本不需要养护。菊花是响应短日照开花的,具有先天成为切花良种的优势。短日照开花就是日照时间短,简单的手段就是遮光。一遮光就开花,这样菊花的花期就很容易控制,做切花就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切花是要求整齐一致的开花,那么一遮光,十分有利于产业化发展。

在古代,菊花非常受文人重视的。有人食花,有人赞花,有人簪花,但是现在菊花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如此丰富的应用,已经很少有人将菊花簪在头上做发饰了。在古代的饰物中,菊花素材的运用非常广泛,比如说“对镜贴花黄”,就算是花卉文化整体逐渐走向衰落的今天,梅兰竹在首饰方面的运用还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却菊花几乎销声匿迹了。究其原因,是我国现代菊文化受到日本菊花文化的影响,菊花文化就像被限制在一个框里。关于菊花的丰收、团圆、健康、长寿等等这样更加丰富寓意的主题,只能去慢慢的宣传、重现。

现代,菊花的功能主要分布在药食同源、瓶插、菊展等等。戴思兰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菊展还停留在为了推广而推广,在经济方面的意义是不大的。比如说西方的很多花展是由花商发起的,存在一定的经济价值在其中。但是我们的菊展,目前并没有被赋予这样的意义。毕竟国内的花商并没有发展到国外的程度,还需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一直觉得中国的花卉产业是需要经营的,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这样的花商我们还很缺。希望他们能带领中国的花卉产业走向世界,比如有朝一日,荷兰奥斯维尔的拍卖行卖出我们中国的鲜花。”

花卉文化的对外输出还涉及到了文化的输出。虽然菊花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中国文化,但是菊花必然是非常典型的中国文化的代表。这取决于中国花卉产业,整体业态的成熟度,花卉行业想要自身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业态,想要达到这一点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但是迟早有一天会有好的结果,有好的平台,有洪亮的声音将菊花文化传播向世界。毕竟菊花自身是非常优秀的物种,只是说现在菊花产业一时半会还找不到很好的出口。就像前面有一个非常辉煌的殿堂敞开着大门,里面满是财宝,但是中间的路途布满荆棘。不知道要怎么劈开一条路往前走。包括现在菊花育种人正在进行的品种繁育,不见得就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但始终是一种有效摸索和尝试。未来的一天菊花产业一定会有一个突破口最终走进人们所期待的辉煌殿堂。终究会有一天菊花会再次让历史重新,不断的向世界传播中国的种质资源。就像中国牡丹、月季、百合一样。

反思一下,过去中国的花卉传统文化是否过于文人化、小众化,不够亲民,如果宣传花卉文化时能够考虑到这一点,让更多关怀满足大众需求,菊花重新昨日辉煌必将事半功倍。

生活中的菊花多姿多彩

说起菊花的故事,戴思兰提起一位爱菊之深令她钦佩的老先生。文革期间像赏花弄菊这样的行为是被严令禁止的,花房被砸,大部分珍惜的品种冻死在初冬的寒风中。但老先生将仅存的菊花抬进屋里,邀友共赏。为了避免菊花遇热催开,他在寒冬中不生碳火,陪着珍爱的菊花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冬。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爱菊人,菊文化才得以源远流长,至今不息。

菊花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菊花与枸杞、百合一样药食同源,很多人都有喝菊花茶的习惯,菊花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菊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像桌椅板凳一样,参与这我们的生活,以不争不抢的姿态陪伴着人们,如手如足虽不如外在的首饰亮眼夺目,但是不可或缺。

菊花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曾经的菊花文化是否已经离我们逐步远去?现在的菊花行业已经出现这样的现象,但是完全否定它,大部分的爱菊人是不赞同的。

由政府部门举办各类菊展,可以推动菊花文化传播,拉近市民与高雅花卉之间的距离,对于保护传统菊花文化不遗余力,同时,政府部门对于菊花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比如说资源保育。其实很多资源保育的品种是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在研究方面是具有很深刻的意义,如果丢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戴思兰不断得强调。

已故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著名的园艺教育家和花卉专家程俊愉曾说过:“中国的花卉会有百花齐放的一天,在世界的舞台上,中国的花卉终将绽放异彩。”

菊,千百年前漂洋过海,散布到世界各地。再次转身回归当遵从隐士之风还是“重新”登上花卉的舞台?千百年前的菊文化,在当今是否还存在?菊产业当何去何从?人们对于菊的期待是否超出了正常水准?菊展的意义存在究竟在哪里?这些都将在这里得到解答。

菊花产业化的困境与需求

“现在很少有人耐着性子去看菊花的花落花开。”这是见到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思兰后聊的第一个话题,这也是菊花产业面临的第一个困境,菊文化的传播怎样做才合适?

相比同样是市花的月季而言,菊花就显的不那么亲民,更多的人将目光放在了开花更快的洋花朵上。但是不那么大众的菊如果放下身段向月季学习大众化,又好像把什么揉碎了丢掉。说到这里戴思兰轻皱眉头,“所以我们也在想,要怎么办。”

追根溯源,现代菊展在北京已经连续办了38届,菊花、月季并称为北京市市花已经度过了30年的风雨。从2009年开始的北京市菊花文化节到现在也是第9届了。菊展已成为菊花文化最主要的展现形式。但是,以展会的形式传播某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付出更多代价。当传播价值没那么容易变现,障碍很快就会出现。

相较于月季而言,菊花没有那么好的经济收益,但是爱菊之士仍旧在为传播菊文化而努力。

菊文化背后所代表的文化意象根植于丰沃的传统文化土壤,领先于目前菊产业化生产的发展。但是只有将传统的菊文化与产业化生产有机结合才能让菊花产业真正的繁盛起来。很多文人墨客自发的参与菊展,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将菊文化普及到民间,带动更多市民欣赏菊花,接受菊花文化。当菊文化在市民中间传播开,接下来就要真真切切地落实到花朵上去。

“目前,北京市很多单位也在积极开展育种工作,从不同的角度,根据各自理解培育新品种。菊产业的育种发展相较于文化宣传而言是相对滞后的。”戴思兰这样介绍道。

目前花卉产业的整体业态环境不太成熟。很少有企业家开发推广一个全新品种,更多的企业还停留在市场上有什么就跟风走的阶段。而菊花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它本身就存在于市场中,比如说,菊花的药用、菊花的食用等等。仅仅将菊花当做一支花来对待远远不够,更多的市民关注和市场推广是众多爱菊之人的心愿。

“我们正在慢慢地推进,我对于菊花非常有信心。因为菊花所包含的内容太多了,前景也很广阔。菊花的产业一直都在,它并不因为人们的接受度较低就会消失于人们视线,反而,它就像和我们的吃饭穿衣一样,只是不如我们期待的那样繁荣。比如说菊展,在中国,不论大中小城市其实都有菊展,好像到了秋天如果没有菊花没有菊展,老百姓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戴思兰对于未来菊花产业充满了信心。

“我年年来北海看花,恨不得全都带回家去。”住在西城的赵大妈,年年参加菊展,观菊、爱菊、学习菊文化。菊展结束后,大部分市民都非常的希望可以带一些菊产品回家,因此,菊展上的菊花有市场需求但是相对而言,又很难引起厂商的注意,失去了更多商机。

因此,随着菊花产业的发展,相关厂商在育种研发时也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例如从盆栽到地栽,从大菊到小菊,从夏天到秋天,再到不同花型和不同花色,多方面开发菊花育种资源。这些成果展现在台前,就可以让喜菊爱菊的人可以想种就种。

菊文化在国内传播的错位,除了自身的落寞以为外,更多的是国外文化简单粗暴的输入。

在市民印象中,菊花似乎已经变成了祭祀用花的主力军。其实现在看到的祭祀场景,主要是运用在日本。而且祭祀用菊的品种比较单一就是两类:平头白、平头黄。实际上菊花的变异类型极其丰富。

菊花从中国传入日本后,皇室用菊非常精美,培育出很多盆栽品种。还有一类进入寻常百姓家,盆栽地栽,还有由来已久,自成一统的“菊人形”菊花展览,特色鲜明。日本民众也开发了菊花的食用、药用功能,开发出别具一格的菊花商品。菊花还常用于日本的殡葬礼仪,所以部分国内市民对于国外这种菊花的用途有所偏见,再次,日本社会老龄化非常严重,殡葬用花量大,但受限于劳动力,菊花生产能力跟不上,所以就委托国内的企业进行加工。通常菊花产业规模化生产主要就是这一类出口用途,并不是指庭院用花。这就给了大家一种错觉,好像菊花的作用仅仅就是指殡葬。这就是由于国外文化输入时简单粗暴所带来的误解,在很长时间并没有人来解释更正,所以这样的理论才会广为传播,而菊文化的推广就是要消除这样的误解。

菊盛开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的菊花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赞誉如此之高?因为,中国是菊花的起源地,菊花是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菊花所体现的人文价值只有中国才这样的丰富多彩的诠释。

另外一点,菊花本身的姿态是变化万千的。这个也是令人叫绝痴迷的地方,育种家在其中有很多想象和发展的空间。而且,菊这种植物本身就拥有很强的变异能力,这是其他的物种所不具备的,所以菊花的品种多年来一直在推陈出新,这也是菊花常盛不衰的原因。花卉市场本身就具有喜新厌旧的特点,如果不能推出新品种,单调的一个品种反复交易,那消费者很快就会失去兴趣。菊花的花期特别的长,可以说是瓶插寿命最长的一种花卉。菊花绽放后,还会有20天左右的盛花期,特别擅长花期的品种甚至可以达到30天左右,表现优良的品种,从开花到盛花期,整个花的姿态都在变化。

菊花是一种好种好养的花卉。如果想让菊花开出大的花头可能很难,但是很多陆地小菊基本不需要养护。菊花是响应短日照开花的,具有先天成为切花良种的优势。短日照开花就是日照时间短,简单的手段就是遮光。一遮光就开花,这样菊花的花期就很容易控制,做切花就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切花是要求整齐一致的开花,那么一遮光,十分有利于产业化发展。

在古代,菊花非常受文人重视的。有人食花,有人赞花,有人簪花,但是现在菊花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如此丰富的应用,已经很少有人将菊花簪在头上做发饰了。在古代的饰物中,菊花素材的运用非常广泛,比如说“对镜贴花黄”,就算是花卉文化整体逐渐走向衰落的今天,梅兰竹在首饰方面的运用还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却菊花几乎销声匿迹了。究其原因,是我国现代菊文化受到日本菊花文化的影响,菊花文化就像被限制在一个框里。关于菊花的丰收、团圆、健康、长寿等等这样更加丰富寓意的主题,只能去慢慢的宣传、重现。

现代,菊花的功能主要分布在药食同源、瓶插、菊展等等。戴思兰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菊展还停留在为了推广而推广,在经济方面的意义是不大的。比如说西方的很多花展是由花商发起的,存在一定的经济价值在其中。但是我们的菊展,目前并没有被赋予这样的意义。毕竟国内的花商并没有发展到国外的程度,还需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一直觉得中国的花卉产业是需要经营的,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这样的花商我们还很缺。希望他们能带领中国的花卉产业走向世界,比如有朝一日,荷兰奥斯维尔的拍卖行卖出我们中国的鲜花。”

花卉文化的对外输出还涉及到了文化的输出。虽然菊花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中国文化,但是菊花必然是非常典型的中国文化的代表。这取决于中国花卉产业,整体业态的成熟度,花卉行业想要自身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业态,想要达到这一点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但是迟早有一天会有好的结果,有好的平台,有洪亮的声音将菊花文化传播向世界。毕竟菊花自身是非常优秀的物种,只是说现在菊花产业一时半会还找不到很好的出口。就像前面有一个非常辉煌的殿堂敞开着大门,里面满是财宝,但是中间的路途布满荆棘。不知道要怎么劈开一条路往前走。包括现在菊花育种人正在进行的品种繁育,不见得就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但始终是一种有效摸索和尝试。未来的一天菊花产业一定会有一个突破口最终走进人们所期待的辉煌殿堂。终究会有一天菊花会再次让历史重新,不断的向世界传播中国的种质资源。就像中国牡丹、月季、百合一样。

反思一下,过去中国的花卉传统文化是否过于文人化、小众化,不够亲民,如果宣传花卉文化时能够考虑到这一点,让更多关怀满足大众需求,菊花重新昨日辉煌必将事半功倍。

生活中的菊花多姿多彩

说起菊花的故事,戴思兰提起一位爱菊之深令她钦佩的老先生。文革期间像赏花弄菊这样的行为是被严令禁止的,花房被砸,大部分珍惜的品种冻死在初冬的寒风中。但老先生将仅存的菊花抬进屋里,邀友共赏。为了避免菊花遇热催开,他在寒冬中不生碳火,陪着珍爱的菊花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冬。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爱菊人,菊文化才得以源远流长,至今不息。

菊花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菊花与枸杞、百合一样药食同源,很多人都有喝菊花茶的习惯,菊花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菊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像桌椅板凳一样,参与这我们的生活,以不争不抢的姿态陪伴着人们,如手如足虽不如外在的首饰亮眼夺目,但是不可或缺。

菊花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曾经的菊花文化是否已经离我们逐步远去?现在的菊花行业已经出现这样的现象,但是完全否定它,大部分的爱菊人是不赞同的。

由政府部门举办各类菊展,可以推动菊花文化传播,拉近市民与高雅花卉之间的距离,对于保护传统菊花文化不遗余力,同时,政府部门对于菊花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比如说资源保育。其实很多资源保育的品种是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在研究方面是具有很深刻的意义,如果丢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戴思兰不断得强调。


文章来源:花卉 网址: http://huahui.400nongye.com/lunwen/itemid-39464.shtml


上一篇: “人”和“入”
下一篇: 园艺论文_海水胁迫下萱草bHLH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花卉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